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,而土壤改良提升耕地地力,则是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的关键环节。
依据《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》(GB/T30600-2022)及农业农村部相关政策要求,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土壤改良的目标包括:
土壤有机质含量年均提升不低于0.2%,全氮、有效磷、速效钾等养分指标需达到区域作物种植需求
耕层厚度增加至25厘米以上,土壤容重降低至1.2-1.4g/cm³,孔隙度提升至50%-55%
将土壤酸碱度调节至作物适生范围,同时降低重金属、农药残留等污染物含量
增强土壤微生物活性,促进土壤动物活动,提高耕地抗旱抗涝等抗逆能力
活菌站:土壤地力提升“加油站”
“活菌站”的核心,是将高活性微生物菌剂的生产与应用,融入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建设。“活菌站”不是简单的微生物产品投放点,而是具备标准化生产、精准投放能力的固定工程设施,一个小小的”活菌站“投资不大,但作用不小。
每个“活菌站”如同一个微型生物工厂,24小时可产1吨菌液,其设计服务能力可有效覆盖3000~5000亩农田,成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农田地力提升工程建设重要内容,可形成实实在在的固定资产。
它离农田最近、离作物最近、离农户最近,以最短距离最短时间将最高有效活菌的菌液送到千家万户、用到田间地头,持续服务种植业绿色高产高效和单产提升工作。
⚙️ 技术特点
工程化可行:“活菌站”作为固定资产,其建设、运行、维护模式成熟可靠。
技术可推广:水肥菌一体化技术体系可复制、可推广,为更大范围的高标准农田土壤改良地力提升提供样板。
质量可控:活菌即产即用,效果显著,满足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对土壤肥力提升和土壤结构优化的要求。
▲高标准农田配套活菌站—活菌现做现用示意
活菌现做现用,改土/促生/减肥/减药
2025年3月,绿氮公司联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“北方旱作区中低产田土壤健康养护与产能提升协同技术与示范”项目,在全国组织实施的“百县万顷土壤健康和单产提升行动”,首期合作60个粮油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大县的60000亩示范田。
“百县万顷”行动五月记实:微生物活菌应用多点开花,田间成效显著(多图对比)
在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水肥一体化设施基础上,全程随灌溉水施用”活菌站“生产的微生物活菌菌液,实现作物质、量提升同时,降低化学肥料投入10%-15%,降低农药投入30%-50%。
⚙️ 技术特点
协同增效:有益微生物与水分、养分协同作用
精准调控:根据作物类型和生长阶段智能化管理
环境友好: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,保护生态环境
“少量多次,水菌相伴”益生菌理念的科学实践
研究表明,传统的微生物菌剂从工厂到经销商到农户,距离远、时间长,有温度水分等不可控因素多,有效活菌数衰减快,效果受到很大影响。“活菌站”的运行,遵循“活菌现做,效果速达”的科学理念。
▲ 活菌应用示意图
微生物在土壤中的定殖与活跃周期通常为10-15天,正好匹配农田的灌溉周期。因此,在每一次灌溉前,“活菌站”现做,24小时后就可将活菌随灌溉水精准、均匀地输送到作物根际。
经济效益分析显示,以玉米为例,按照化肥节省率10%-15%,约能够节省30-50元/亩左右;以农药用量节省50%核算,约能够节省5-10元/亩;按照增产5%-8%,增产100斤计算,能够实现100-200元/亩以上的增收。
适用场景
“活菌站”模式适合连片集中的高标准农田区域,统一经营管理的种植单元,集中生产、集中使用,与水肥一体化联动,形成“水肥菌一体化”新模式,实现技术协同增效作用。